眼前一黑?警惕颈动脉狭窄——健康的“隐形杀手
发布时间:2023-02-03 14:58:22
来源:双色球基本走势图

  提到脑卒中,不少朋友会想到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危险因素,却很少关注到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常见因素——颈动脉狭窄。

  人体供应脑部的血管包括一对颈动脉和一对椎动脉,其中两条颈动脉供应大脑约2/3的血液(掌管人的感觉、运动及语言等重要功能)。颈动脉狭窄常见的病因就是动脉硬化。当斑块逐渐增大引起狭窄时,脑部供血明显减少,一旦斑块碎片脱落,就会顺血流方向堵塞远端脑血管,引起脑梗塞。

  

  

 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

 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,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。

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:不少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。有时仅在体格检查颈部超声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,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。

 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:颈动脉狭窄可导致慢性脑缺血、眼缺血、缺血性脑卒中等表现。

  

  脑部缺血症状

  可有耳鸣、眩晕、视物模糊、头晕、头痛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、嗜睡、多梦等症状。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、偏盲、复视等。

  TIA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

  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,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,一般仅持续数分钟,发病后24 h内完全恢复。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。

  缺血性脑卒中

  常见临床症状可见一侧肢体感觉障碍、偏瘫、失语、脑神经损伤,严重者出现昏迷,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和影像学特征。

 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

  颈动脉狭窄多发于老年人,大部分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,发病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,其他原因还包括动脉炎、血管的纤维肌发育不良、颈动脉迂曲、颈动脉夹层、血管炎、放疗后颈动脉狭窄、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等。

  

  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特征是颈动脉斑块的形成,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发展就是颈动脉狭窄,具体来说危险因素包括以下6点:

  肥胖:超重及肥胖会增加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的风险。

  年龄:随着年龄的增长,动脉的弹性降低而易受到损伤。

  高血压:过高的血压会使动脉壁变得薄弱而更易受到损伤,是颈动脉狭窄的一个高危因素。

  糖尿病:糖尿病会影响脂质代谢的效率,使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高。

  高血脂:有害的胆固醇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,会促进粥样斑块的沉积。

  遗传因素: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家族史会增加患颈动脉疾病的风险。

 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

 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,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;预防TIA 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。

  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,每半年最好做一次颈动脉超声,此外,还应该进行药物治疗:

  使用阿司匹林或者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,防止血小板形成血凝块。

  科学用药,控制血压、血脂和血糖。

  手术治疗分为颈动脉斑块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两种。

  颈动脉狭窄<50%且无症状患者,不宜手术治疗。

  出现一过性黑蒙、突然失语、突然偏瘫,即使颈动脉狭窄<50%,也需要尽早干预。

  颈动脉狭窄>70%,即使无症状,也建议手术治疗。

  

  日常护理

 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病人,细致的日常护理和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,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的恢复。那么如果我们处于照顾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身份之中,我们应该知道哪些预后护理的要点呢?大体来说,应当从三方面入手:

  日常用药及饮食

  应当做到遵医嘱用药,不擅自停药,同时要定期复查,防止并发症、继发症等可能损害病人健康的危险因素。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,多吃一些蔬菜水果,还要多喝水,都可以帮助我们稀释血液,减少血栓产生的概率,让颈动脉的血液运作流畅。并且注意,禁用油腻及高热量的食物。

  日常中的病情监测

  根据医生建议,结合患者自身情况,定期、合理进行超声、CTA 或脑血管造影复查,定期检测血糖、血脂、血压。对于这些“危险份子”,要敏锐地保持警惕。

  生活健康管理

  吸烟人群需及早戒烟,并加强体育锻炼。重视自身情况,可以每天至少运动30min,一周至少运动3~4天。避免因为长时间坐着导致血液不流通出现血管堵塞的症状。还要做到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,定期检测血脂等指标。除此之外,脂肪的摄入可影响体内胆固醇水平,因此需要格外注意。本身就有三高的人更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。

  建议年龄超过45岁,伴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肥胖、吸烟饮酒、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其中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的人群,一定要及早做颈动脉血管筛查,尽早明确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或者狭窄。若存在颈内动脉狭窄,应寻求专科医生帮助、积极治疗、改变生活方式等,降低中风发病的机率。

  供稿:双色球基本走势图 神经外科

  发布:双色球基本走势图 健康宣教科